English

天安门:新中国的象征

1999-09-13 来源:光明日报 马晓真 我有话说

世界上每个国家的首都都有自己喜爱的建筑物。北京天安门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,以其恢弘博大,刚劲伟岸的身姿,震撼和鼓舞着炎黄子孙们。据史书记载,天安门建成于1420年。天安门以北的紫禁城是明清两代帝王居住的地方,因此在历史上天安门城楼起到的是紫禁城的大门岗作用。对普通百姓来讲,天安门是“可望而不可即”的禁地,只能远眺,谁也不能越“雷池”半步。

1949年共和国的成立,终于使天安门城楼的巨大拱门打开,从此,天安门作为共和国的象征,目睹和亲历了共和国成长和兴盛历史。翻身解放的民众可以自由地穿过金水桥,近距离地观赏这座庄严肃穆、神秘而美丽的城楼,抚摸一下红色的城墙和拱门上巨大的门钉。

建国后的几十年中,天安门城楼作为国家重要的政治活动场所,只有在重大的庆典和重要的节日时,国家领导人和最尊贵的客人,才能登上城楼。一般人是不能登城楼的。

改革开放的春风,吹到了这块禁地。天安门城楼终于在1986年5月1日开始接待参观者。当时的参观是有组织的,必须提前登记,并进行严格的审批手续。参观者主要是中央有关部门,驻京部队召开的会议或举行的活动的与会者。仅一年时间,参观者就达36批11万人。

1987年6月,北京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就参观问题向中央办公厅请示,对审批手续进一步明确:“凡属全国、全军性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,需要组织参观天安门城楼的,一律报经中央办公厅批准。”可见,普通人登上城楼仍不是一件易事。

随着改革的深入,人们观念在转变,天安门城楼开放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,许多来华旅游的外国朋友也提出要求,希望能登上天安门城楼参观。

1987年9月,中共北京市委向中央提出请示:关于从1988年北京国际旅游年起接待外宾参观天安门城楼。1987年10月,天安门管理处接到市政府领导的正式通知:为1988年1月1日天安门城楼开放做好准备。

1988年1月1日,北京国际旅游年的第一天,天安门城楼正式向中国、向世界的广大人民开放。天安门城楼经过567年终于从禁地迎来了开放。登上城楼的第一位普通人是北京东四人民商场的退休老职工,当年75岁的高锡武。他在早上7点就等候在登楼售票处前。9点当他缓步登上城楼后,接受了当时北京市旅游局局长薄熙成赠送的“登城楼证书”和一只景泰蓝花瓶。接受这份礼品的还有来自法国的游客卡特夫妇,他们是第一批登上城楼的外国旅游者。

在天安门城楼开放的第一年,就有60万人登城楼。11年来,天安门城楼已接待了1000多万名中外游客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